喜娃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重生之钢铁大亨 > 第九百九十八章 问策

第九百九十八章 问策

    (一更六千字,求月票)

    在徐城入住酒店,沈淮与周裕不用怎么担心会被人认出脸来。

    虽然是三星级酒店,但等人进入房间后手动调制,才有暖气从卧室门辞,他只能耐心的细作解释:

    “省高速公路集团就将徐城东绕城高速公路勘测设计工作做完了,但缺少建设资金,一直都没有启动。为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,省里年初就决定将徐城东绕城等几条高速公路的建设、运营列入招商引资项目,但招商情况一直都不是很理想。这次招商活动也没有打算在这几个项目上有什么突破,不过就在酒会之前,崔卫平书记与胡林跑过来,说融信想将东绕城高速的建设、运营承接下来……”

    东绕城高速公路,是徐东高速经西岭县引出支线高速往南,跨江后从渚南新区东南绕过,与京江高速干线衔接,这段高速公路虽然才五十公里路程,但要跨经渚江,投资超过二十亿。

    就目前而言,在全省道路交通投资里,徐城东绕城高速还没有排在最优先的位置上——不过就算融信这时候不抢着做,到明年沈淮也会想办法去部署推动东绕城高速的建设工作,既然融信将这事抢过去,沈淮乐见其成的。

    融信与宝和要想抢先在南湾湖新区概念上落子,融信以bot模式承建东绕城高速项目,并不出人意料。

    融信系有融信银行为支撑,并不缺乏资金供足,但缺少前景可期的项目去需要稳定的规模盈利,大规模进军内地的基建市场,也符合他们的发展方针,更关键的东绕城高速是打开、确定南湾湖新区建设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步。

    东绕城高速启动建设之后,不仅能在紧挨着南湾湖新区的东侧形成一条跨渚江快速通道,使从东华、沂城过来的车辆,能快速从徐城东南绕行过江,与东线高速干线接驳往江东省去,更关键的在于能与从徐城西郊通过的东线高速干线,与北郊通过的徐东高速形成将徐城围合在内的闭环,确定未来徐城城市发展的大格局。

    东绕城高速建成之后,徐城的城区主干道自然就理应往东、往南延南与东绕城高速衔接,形成快速出城干线,这也将直接刺也没有办法强迫要求沈淮表什么态。

    徐沛都不能公开施加阻力,沈淮又能表什么态?

    沈淮就在省迎宾馆耽搁了一会儿,就告辞离开;走出省迎宾馆要拦出租车回酒店找周裕之时,李谷坐车从里面出来,招手让他上车。

    “徐省长身上的压力很大啊。”

    听着李谷的话,沈淮让司机将车窗打开些,掏出烟来,跟李谷两人在后座点上,又将烟跟火机递给前排的鲁俊生。

    “淮海能吸引这么大的投资商,对地方来说是件好事,南湾湖新区早一天启动建设,对徐城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,”沈淮说道,“我到淮海工作有些年,跟你一样,对这地方有感情,还是希望大家能携起手来推动地方的发展……”

    “携手共同推动地方发展,这个是不错,”李谷笑道,“你说说看,怎么携手共同推动地方发展……”

    “南湾湖虽然不大,却是南湾湖新区地理划界的核心点,他们在湖西岸搞博览园,徐省长在东岸搞点什么动作,不就行了?”沈淮在李谷倒不去卖什么关子,笑道,“南湾湖新区规划还是徐省长在徐城当市委书记时提出来的,崔书记即使能抢一时的风光,也没有办法跟徐省长争功啊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就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?”南湾湖新区从提出概念到今年已经有两年时间,具体的规划建设方案已经出炉好几稿,只是博览园跟大学科技园这些大型建设项目都还停留在图纸之上。

    徐城市里还是习惯将大学科技园项目称作大学城,主要是想在南湾湖以东为徐城的高校建设新校集中区,再辅以产业、商业、住宅上的配套,规划大学科技园建成之后能容纳25万师生,整体要能容纳40万人口,是南湾湖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    要压制崔卫平的风光,在南湾湖东岸搞什么动作,就是提前启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——这不仅涉及徐城的城市建设,也能将淮海省的教育、科技、文化产业发展都大踏步往前推进。

    鲁俊生听沈淮跟李谷提到大学科技园,转回头说道:“大学科技园总投资要超过五六百亿,一期启动少说也要上百亿的资金。这笔钱都要省里来投,就算各家银行愿意承担贷款,也挤不出这么大额度来啊……”

    几大国商行每年放给淮海省的新增贷款就一百多亿,已经给分得干干净净,就算让各高校自行负债承担新校区的建设,推进速度也将是极慢。

    让各高校自行到大学科技园负责新校区的建设,功劳也集中不到这边的头上来;省里负责集中建设,是能将政绩都捞过来,压制崔卫平他们的风光,确保徐省长能顺利接替钟书记担任省委书记,但省里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集中财力?

    “往后大学招生还要进一步的扩大,淮工、淮师、理工等高校的旧校区已经有些不堪重负了,教育投资必然要进一步的扩大,但是教育部的投入有限,主要还是依赖于地方投入,”沈淮说道,“照我的看法,迟做不如早做,咬咬牙也就做了。”

    李谷摇头而笑,说道:“你说起来真是轻松,大学城由省国资来负责投资建设?”

    “省国资承建不是不可以,但我要什么政策,徐省长那里会都给?”沈淮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李谷警惕的看了沈淮一眼,问道,“你要什么政策?”

    “成立省国资管理集团,大学科技园投资公司,可以放在省国资管理集团旗下进行运作……”沈淮说道。

    李谷轻叹一口气,说道:“你这一步跨得太大了,阻力大啊。”

    鲁俊生开始还不知道沈淮的意图,但听李谷的感慨,才猜到沈淮成立省国资管理集团,实际是要模仿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,将所有的省国资企业都置入省国资管理集团旗下进行资产管理,彻底的实现政企分开。

    “不追求一步到位,可以慢慢来,”沈淮说道,“淮海融投、东江电力、东狮集团、淮海电气这些省里控股、参股、但不是省国有独资的企业,其中省属国有股权资产理应集中到一起进行监督、管理。”

    鲁俊生也不知道徐省长会不会同意沈淮这个的建议。

    东江电力虽说省里控制近三成股权,但这三成股权主要分散在电力集团与淮煤等旗下。

    省里对淮海融投持有近五成的股权,但这近五成的股权分散于淮煤、省钢等省国资企业旗下。

    省里持有淮海电气六成股权,但分散于省电力、仪电、机电等集团旗下。

    省里目前持有东狮集团近六成股权,但分散于省汽、省国投等集团旗下。

    省里对东江地产倒是独资持有,但省政府直接掌握对东江地产管理层的任命,省国资办只有举荐权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成立一家机构将这些省国资股权集中起来监督管理,将监管、董事、理事等控股企业管理层任命、派出以及参与重大项目及资产投资的决策权,对控股、参股企业的审计、考核权,都集中到省国资管理集团旗下,自然是更符合监管原则,但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将这些省国资股权集中起来,就是将上述权力从省钢、淮煤、电力集团、机电、仪电、省汽等山头手里强制收缴过来,怎么可能容易通过?

    这还只是第一步;这往后沈淮推动省国企重组改制,每走一步,省国企的股权资产都将往省国资管理集团集中,到最后甚至连省钢、淮煤、电力等强势省国资集团都必然统统置入省国资管理集团旗下……

    也只有到这一步,直接掌握省国资管理集团的沈淮才称得真正的省国资掌门人。

    鲁俊生早前就在国企工委基础管理处工作,对省国资体系的情况了然于心,心想这或许这应该是地方国企改制的一个方向,但他难以想象此时施行这个方案的阻力会有多大,不能确定徐省长会强势支持沈淮的这个计划。

    李谷沉吟片刻,说道:“现在时间也不早了,明天到香港后,我们再谈这个问题吧。”

    听李谷这么说,鲁俊生也知道他有些被沈淮说动,心里想,徐省长当前面临的局面也确实窘迫,不然也不会临时将沈淮喊过来问策。

    沈淮这也算是将策献出来,用不用,就要看徐沛他自己权衡了。

    沈淮再回省迎宾馆没有开车,也不想让李谷、鲁俊生知道他这么还要去酒店会人,他跟李谷在车里又聊了一会儿,就让李谷的司机开车送他回家,他到家取了车之后再开回酒店。

    沈淮离开酒店时拿了房卡出门,也不知道周裕有没有睡下,没有再打电话,到酒店直接拿了房卡打开门,就见房间里灯光幽暗听见一声警觉的喝问:

    “谁?”

    听着不是周裕的声音,沈淮的脑子有些卡壳,打开灯就见熊黛妮从被窝里坐起来,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,而周裕则将自己蒙在被子下不露脸……

    沈淮站在玄关那里,进也不是退也不是。